Search

#不要再用長或短來定義肌肉的能力

在訓練的世界裡
肌肉不是只有長或短...

  • Share this:

#不要再用長或短來定義肌肉的能力

在訓練的世界裡
肌肉不是只有長或短!
而是一定要能長或能短
還得能對抗!

許多人看到胸小肌、髂腰肌
就直覺得認為,應該要放鬆、要伸展

殊不知~
這兩條肌肉在短的時候
一點都不會造成身體出狀況

會出狀況
都是「活動下」,他沒有能力配合所導致

那更多人會下結論
「就是因為不夠長,所以才伸展啊」

你伸展或放鬆某條肌肉
只是讓他在現況下,不要緊繃

#任何打開但未經訓練的角度或長度
#是完全無法被運用到動作模式中
#反倒增加了損傷或失控的風險

伸展或放鬆完某些組織後
你需要的是進入神經肌肉的再教育或再訓練

透過某些優勢肌肉的協助
或是某種能誘發該肌肉的動作模式
來「帶動」或「協助」
已經被「#解鎖」的部位 #動起來

透過活動,讓血液循環進去
讓大腦重新認識這條被叫醒的肌肉

接著便要大範圍的徵招醒來的肌肉
透過張力下時間的介入(多半用等長型態介入)
誘發更多運動單位參與

一但肌肉能輕易的被中樞神經認識
也能受意識所控制時

就會進到肌肉質量的訓練
無論是向心、離心、加速、煞車等

最終,還必須讓肌群間能在正確的 #時序 下
做出順暢且不費力的工
(此時多半進入「無意識」下的使用)

解、叫、穩、動、順>>省

任何只看單點的訓練成效都很有限

訓練者!
你不能只看單一肌群或部位
某一條肌肉太短或無力
的確會導致動力鍊的改變

但訓練的最終目的
不是讓那塊肌肉變長或變短
而是讓該部位「不再」造成動力練的受限
是讓該動力練變得順暢、變得完整
到這一步!還不是終點

我們的價值
是讓「順暢的動力鍊」
有能力開始接受刺激、承受負荷、耐受強度
進而達到能力改變、環境適應的狀態

一昧的限制或微調單部位
都可能造成動力鍊持續的崩解
讓原本順暢的鏈狀活動,變成分段、無法組合

有症狀的個案,去除問題自然要限制活動
無症狀的個案,就是要在活動中改善問題

注意!不是「解決」!是「改善」
然後再用改善後的結構,繼續迎接刺激與訓練

訓練與治療,兩者相輔相成
走廣、走深各有分界
你不需要很厲害,只需要有很厲害的朋友
訓練師需要治療的朋友
治療師需要懂訓練的人

「解叫穩動順」
這五個字代表的是一個流程
任何人都可能在任何時期需要任何一個步驟
過度專注某一階段,或是刻意避開某一階段
都很可能會犯錯

「解叫穩動順」
各個階段,都有各種技術與學派能達成
身為訓練者,必須廣為學習
還必須有系統的整合所學知識與技能
才能有效的應用並為學員解惑

#信念功能教育學院
#玩人體
#BelieveTraining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